想象一下,在未来的城市道路上,一辆智能汽车可以轻松应对复杂路况,自动避开拥堵路段,精准地按照规划路线前行;在偏远山区或信号覆盖不佳的区域,它也能通过低轨卫星为车辆提供精准定位和稳定通信,确保车辆行驶安全。如今,这样充满科技感的未来出行场景正随着中汽创智“人-车-路-云-星”全维信息技术平台的诞生而加速成为现实。
中汽创智携手中国一汽、东风汽车、长安汽车、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及头部低轨卫星运营商等核心力量,正式发布“人-车-路-云-星”全维信息技术平台联合创新体,正成为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的“超车加速器”,引领智能出行迈向一个全新的时代。

何为“人-车-路-云-星”全维信息技术平台?
近年来,我国在车路云一体化智能驾驶赛道取得了一系列领先进展,汽车智能化正迈向新的发展阶段。从“地面”跃升至“天空”,从“单兵作战”进化为“系统协同”,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路径正在被重新定义。
智能汽车,作为一个移动的多维数据体和动态数据采集节点,不仅驱动着自动驾驶的实时决策,更将沉淀为城市交通的“智慧大脑”,为道路规划、拥堵治理、出行优化提供精准洞察;面对复杂路况的毫秒级决策、海量场景的模型训练,云作为超强计算体,不仅是数据存储的“超级仓库”、并行计算的“动力引擎”,更是AI模型迭代、仿真测试、系统验证的核心战场;随着低轨卫星通信技术逐渐开始与汽车深度融合,将为智能汽车提供厘米级定位和高覆盖的网络,让智能汽车在各种复杂场景下都能“明确定位、安全行驶”。当“车体的智能、云脑的算力、星基的链接”三者实现深度协同,将推动智能汽车正式迈入了“立体化智能出行”的全新时代。
在此基础上,中汽创智提出了一个新的构想,将车路云一体化系统与低轨卫星通信系统深度融合,构建出“全时全域、全场景、全链条”的全域协同体系。简单来说,车路云一体化是承载智能决策的“超级大模型”,低轨卫星则是打通全域链接的“太空纽带”。在这个体系中,“车辆”作为智能终端承接出行需求,“地基”(路侧设备)延伸了感知边界,“云端”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撑,“星基”打破地域壁垒,四大环节环环相扣,让智能驾驶从传统的“单点智能”成功升级为“系统协同”,开启了智能出行新时代。

五大攻关+硬核成果,创新联合体实力破局
为了推动技术落地,中汽创智与创新联合体明确了五大核心攻关方向:架构上打通天地网络实现深度融合;产品端突破“芯片-模组-终端”全链条自主可控;技术上聚焦数据融合、多网切换等增量创新;测试端构建全周期验证体系;运营端共建生态探索“中国方案”。
在“人-车-路-云-星”全维信息技术平台的研发与实践过程中,联合创新体的各家成员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硬核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为平台的落地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展示了联合创新体强大的实力和创新活力。
中汽创智作为创新体的核心力量,构建了软硬协同方案,实现6G融合定位、V2X协同智驾、自动驾驶接驳等多场景示范落地;

一汽红旗以车路云智能系统为核心技术底座,在车型上搭载自研的车路云协同绿波通行算法与协同泊车系统,实现行车无忧、停车无虑的体验升级;
东风汽车以“AI赋能、数字驱动”为核心,在技术落地中追求实效,构建端到端智驾大模型闭环生态,主导多项行业标准与白皮书;
长安汽车则率先融合多维度协作交互与车路云三端协同技术,实现车载低轨卫星互联功能与智能娱乐场景的结合,全力推动车载卫星互联网的规模化落地应用;
西部智联、头部低轨卫星运营商等企业也充分发挥自身在区域智能交通、卫星通信领域的优势,在天地网络对接、区域场景验证等环节持续发力,为“空天地一体化”生态注入多元功能。

协同创新:中国智能网联的底气所在
基于以上成果与规划,中汽创智郑重倡议成立“人-车-路-云-星”全维信息技术平台联合创新体。这一创新体将充分发挥汽车央企的整车集成与市场牵引优势,融合头部低轨卫星运营商的通信资源和能力,以及西部科学城等科技机构的前沿研发力量,形成“链长引领、央国企协同、跨部门联动”的创新生态。
在这个创新生态中,各方将集全产业之力,构建自主可控的“人-车-路-云-星”全维数字底座。通过数据驱动与智能协同,打造一个安全、高效、绿色的未来出行生态系统,引领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顶端。
中汽创智诚挚地邀请更多整车企业、芯片厂商、通信运营商、科研院所、地方政府等机构加入人车路云星全维信息技术平台联合创新体,共同打造开放、协同、共赢的产业生态,共创未来出行新辉煌。